深入研讨新时代殡葬事业创新发展路径

2020-12-22 10:30:10 九里山公墓 599

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报道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于12月18日在上海福寿园举办“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时代殡葬事业创新发展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国殡葬协会、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上海福寿园国际集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等方面的专家,围绕殡葬行业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如何突破土地资源等“紧约束”实现“睿智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研讨。

图片

▲发布《观天化成·宽元人生——乔宽元先生纪念集》

中国殡葬协会会长李建华出席并致辞。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王计生,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周静波,中国殡葬协会顾问杨世森,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奚士英及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上海和安徽殡葬同仁出席本次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殡葬协会顾问兼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宏阶主持。

值得一提的是,研讨会适逢中国现代殡葬文化创新推动者、传播者乔宽元逝世一周年。会议期间,主办方发布《观天化成·宽元人生——乔宽元先生纪念集》,将乔宽元个人自述、亲自配音的“人生小电影”、在追悼会期间亲友们手写的“文化卡片”以及二十多年来重要理论研究成果集册,向对殡葬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老专家表达敬意和缅怀。

图片

▲中国殡葬协会会长李建华

李建华在致辞中对殡葬理论研究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上海殡葬行业能够继续将殡葬理论研究的火种传递下去,为全国殡葬事业发展贡献“上海经验”;二是希望在对殡葬理论研究中,从重点关注“殡”与“葬”向“祭”延展,通过全面深入研究,推进新时期殡葬改革与发展;三是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的同时,承担起凝聚共识、参政议政的责任,为相关法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四是希望大家的理论成果,能够帮助推动社会核心价值的形成,引导民众了解行业、思考生死,提升中国人的告别质量和生命质量。

图片

▲上海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专家、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伯军

上海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专家、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伯军结合殡葬行业实际情况,从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出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解读。

图片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主任程坚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主任程坚在演讲中谈到,上海殡葬行业将打造“逝有礼葬”高品质殡葬服务作为“十四五”时期奋斗目标。下一步,将在经济重塑、服务深化、绿色约束、科技蓄势、文化深耕等方面发力,搭建开放平台,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殡葬高质量发展落地落实。

图片

▲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主任、

福寿园国际集团营销企划中心总经理赵小虎

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主任、福寿园国际集团营销企划中心总经理赵小虎在演讲中谈到,传承和发扬乔宽元先生的理论成果,要继续做好制度建设、规划建设,促进服务发展、融合发展、文创赋能。

图片

▲中国殡葬协会监事长、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主任曹丽娟

中国殡葬协会监事长、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主任曹丽娟在视频连线中说,要把乔宽元先生的理论精髓发扬光大,全力保障人生“最后一公里”,为群众逝有所安而努力奋斗。

图片

▲贵州省殡葬协会会长漆云庆

贵州省殡葬协会会长漆云庆在演讲中说,在墓葬用地日益趋紧的背景下,修建林下墓地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图片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院长何振锋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副院长何振锋在演讲中分析了目前我国殡葬教育存在理论体系有待厘清、专业伦理有待确立、学历层次有待提升、学生数量有待增加、教材建设有待加强、认可程度有待提高、职业资格有待认可、行业契合有待密切等八方面问题。

图片

▲上海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副主任鲁虹

上海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副主任鲁虹谈到,近年来上海殡葬文化建设成果卓著,但仍存在发展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殡葬行业应从服务取向、服务目标、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时段、服务方式等方面实现文化转型,将生态葬从“自然生态”转为“文化生态”进行理解,让殡葬设施、业务、行为都围绕文化来展开。

图片

▲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殡葬协会顾问朱金龙

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殡葬协会顾问朱金龙说,乔宽元老师对于中国殡葬改革有相当精准的见解,这源于他具备的战略研究底蕴和广博的知识积累。他回顾了中国殡葬理论的进步历程,并以此为线索追忆了乔宽元先生在经营理念、绿色生产、公共服务、文化创新、殡葬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研讨会专家认为,殡葬事业关乎民生、关乎城市治理、关乎千家万户,其发展要坚持系统思维,理论先行、规划先行。过去二十多年,上海殡葬行业创造了“殡、学、研”三结合模式,努力从政策导向、实践需求、人民期望中深入挖掘理论创新源泉,推动殡葬理论创新发展,促进殡葬理论与殡葬实践紧密结合,推动殡葬行业发展。要跳出“保存骨灰”的窠臼,转向保存更为本质、更加珍贵的“人生文化”,实现“睿智发展”“文化累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据介绍,举办此次研讨会,一方面希望借此凝聚更多学界和行业专家关注殡葬文化和理论的研究、关注殡葬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搭建社会化的“殡、学、研”研究平台,与社会各界一起构建“数字化、多样化、高品质、个性化”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