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身边的“小资学佛”?

2018-08-11 17:53:57 九里山公墓 418


导 读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向往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文化以其独特的恬淡、洒脱的生活方式,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兴趣。随之,也产生了一种现象——“小资学佛”....


何为“小资学佛”

所谓“小资学佛”

主要是指这样一类学佛现象:

受过良好教育,衣食无忧

不愿意落俗套、随大流

对品质生活有一定追求

认同佛教的某些价值观

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但对佛法真正的内涵和追求

还缺乏全面深入了解

或选择性接受

以下是一些常见表现


01

追求小众的环境


古朴、雅致的茶室

有竹、有花、有字画、有佛像等装饰

静谧的禅意空间

有自然元素或枯山水

访问名山大川

在如画风景中陶冶情操

去往西藏、青海湖、敦煌等

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地方净化心灵


02

追求小众的生活方式


品茗

好茶、好水、好器物

体会“禅茶一味”

焚香

产地、品种、手法有讲究

品味“心香一瓣”

抚琴

高山流水觅知音

夜空月明愁梦醒

精致素食

食不厌精,“菜”不厌细

吃饭也是修心


03

追求小众的服饰


复古的棉麻服饰

自带清新脱俗之仙气

价值不菲的佛珠手串

材质选用菩提子、玛瑙宝石,还是砗磲

要仔细斟酌一番


04

追求小众的爱好


仓央嘉措读“佛说体”: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凝眸

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打坐静心

远离红尘俗世的是是非非

慈善,做义工

比朝九晚五的工作要轻松、快乐得多

还能交到很多朋友


05

对学佛,自有一番解读


主流的宗教信仰

都是劝人向善,殊途同归

“条条大路通罗马”

不用有那么强的“分别心”

执着于某一派

学佛是为了让人开心、自由的

受戒要守那么多戒律,不自由

不皈依受戒,照样可以深入经藏

同样可以修心、修行

获得佛法智慧

佛说众生本来成佛

听从内心的声音就好

一切随缘,不必强求


各种看法

对于以上现象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种


01

反对、忠告


有人持反对、批判的态度

并且给予忠告

这样是将学佛作为生活的点缀

真正面对大风大浪时

全无真实效用

还会误导不了解佛法的人

以为“小资情调”就是学佛


02

肯定、认同


佛法应该是包容的

不是所有的人

都需要去潜心学佛

能了解一些佛教常识

获得心灵的平静和安慰

也是非常好的


03

无所谓,开心就好


没什么好争论的

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嘛

没必要弄得黑白分明

人家开心就好


一些思惟角度



佛弟子非常清楚

佛法的真正价值在于

帮助我们深刻意识到

轮回的本质是苦

从而发起出离心

解除生命内在的无明和烦恼

获得真正解脱自在的人生

如果我们身边

出现类似“小资学佛”的现象

将佛法当作生活点缀

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呢


01

跳出局限和设定


跳出“小资学佛”这个现象

仔细观察,其实不难发现

现实生活中

很多事情都以“缩减”为宿命

学习国学

缩减为让孩子背诗词歌赋

道家思想

缩减为养生文化、算命风水

读书思考

缩减为碎片化阅读、网络课程

对大自然的热爱

缩减为旅游观光、晒朋友圈

勇于探索

缩减为游乐设施、网络游戏

所以,“小资学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

也是当今时代特征的一个缩影:

追求速成、功利实用、自我陶醉


02

以缘起的正见,引发正思惟


现象如何,不是最重要的

关键是身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中

如何智慧地认识、面对这些问题

才对自他、对社会最有益

是我们应当着重思考的

佛法告诉我们

世间一切现象

都是诸多因缘和合的结果

“小资学佛”的背后

有无数的条件因素促成

历史、文化、社会

家庭、教育、个人成长......

每个人的生命积累不同

接触、理解佛法的程度也不同

因此,忽视背后的众多因缘

一味否定、赞同

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都是片面的

每个人接触一件新事物

都是从怀有朦胧好感

到逐渐全面、深入了解

再到完全理解,欣然接纳

所以,一些人因这样的因缘

开始接触佛法也是一种开始

虽然不能从根源上

破除无明和烦恼

但对现实人生的改善

也有一定帮助

所以,我们还是先从缘起的角度

尊重、理解、接纳

可以称他们为“学佛爱好者”

而不是带贬损意味的“小资”


03

尊重缘起,以利他心积极面对


当我们能以平常心、平等心

看待这个客观现象

便可以本着利他心善巧方便地

为身边的学佛爱好者创造条件

让他们有机会全面深入地了解佛法

进而真正地于法受益

就像有人“买椟还珠”后

我们提醒他更有价值的

是那颗无价宝珠

如果对方有眼光

自会欣然接受

如果暂时无力引导

不用沮丧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才是真正积极的态度


留言互动


分享

您遇见过文中提到的学佛现象吗?

感悟

在与他们的交流互动中,有怎样的体会?